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中医学发展概况1
一、中医学的起源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2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4
一、整体观念4
二、辨证论治6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9
第一节阴阳学说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9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0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
第二节五行学说1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3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6
第三节气一元论18
一、气的基本概念18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19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
第三章藏象学说23
第一节脏腑23
一、五脏24
附心包络25
二、六腑35
三、奇恒之腑39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41
第二节气、血、津液49
一、气49
二、血52
三、津液54
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57
第四章病因病机59
第一节病因59
一、外感病因60
二、内伤病因63
三、病理产物性致病病因66
四、其他病因67
第二节病机67
一、邪正盛衰68
二、阴阳失调69
第五章诊法70
第一节望诊70
一、基本内容70
二、望舌76
第二节闻诊81
一、听声音81
二、嗅气味85
第三节问诊86
一、问诊的原则87
二、问诊的方法87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87
四、问诊的主要内容87
第四节切诊99
一、脉诊99
二、按诊110
第六章辨证113
第一节八纲辨证113
一、表里辨证114
附半表半里证115
二、寒热辨证115
三、虚实辨证118
四、阴阳辨证122
第二节脏腑辨证125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25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128
三、脾与胃病辨证131
四、肝与胆病辨证13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39
六、脏腑兼病辨证142
第七章预防与治则147
第一节预防147
一、未病先防147
二、既病防变148
第二节治则149
一、治病求本149
二、扶正祛邪151
三、调整阴阳152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52
附治疗八法153
第八章中药与方剂156
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156
一、中药的采收156
二、中药的炮制157
三、中药的储藏158
四、中药的性能159
五、中药的用法160
六、常用中药161
附中药小故事165
第二节方剂167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167
二、方剂的变化规律167
三、常用剂型168
四、常用方剂168
第九章针灸推拿179
第一节经络179
一、经络的概念179
二、经络的组成179
三、十二经脉的命名、走向、交接、分布规律以及表里关系、
流注次序180
四、经络的作用183
第二节腧穴185
一、腧穴的分类185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185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86
四、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189
第三节针法与灸法215
一、针法215
二、灸法221
三、针灸治疗224
第四节推拿228
一、推拿手法228
二、推拿治疗239
第十章中医与养生241
第一节概述241
第二节中医养生的方法242
一、起居作息,顺应自然242
二、锻炼得法,畅顺气血242
三、调畅情志,脏腑安和243
四、经络刺激,调节免疫243
五、饮食有节,调养脾胃244
第三节养生的禁忌245
一、傲不可长246
二、欲不可纵246
三、志不可满246
四、乐不可极247
五、其他247
参考文献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