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传播学教程
001第1篇概论
0031传播与信息、符号
0041.1所有传播活动传播的都是信息
0041.1.1信息的定义
0061.1.2信息社会与信息爆炸
0101.2信息传播符号及其功能
0101.2.1符号的定义
0111.2.2符号的分类
0151.2.3符号的基本功能
0151.3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0151.3.1意义的定义
0161.3.2编码与译码
0191.3.3共通的意义空间
0212传播过程与传播类型
0222.1传播过程模式
0222.1.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0252.1.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0272.1.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ABX模式
0302.2传播类型
0302.2.1通常的传播分类
0472.2.2新的传播分类
057第2篇大众传播
0593控制研究:传播者
0603.1控制观念与控制体制
0603.1.1与控制研究相关的几个概念
0613.1.2控制观念与控制体制
0643.1.3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0653.2宏观控制
0653.2.1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媒介组织
0653.2.2政治权利控制
0673.2.3经济控制
0683.2.4受众监督控制
0693.2.5文化控制
0703.3微观控制
0703.3.1把关和把关人
0713.3.2影响把关的因素
0723.3.3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0733.3.4把关过程及其实质
0744内容分析
0754.1控制的实质是对传播内容的控制
0754.1.1控制的实质是对传播内容的控制
0764.1.2内容分析的重要性及原则
0774.2传受错位关系下的传播内容
0774.2.1传受错位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0784.2.2错位关系下传播内容的设置
0794.3传播中的暴力内容
0794.3.1媒体传播中的暴力与现实中的暴力
0814.3.2传播中的暴力内容与现实中的暴力犯罪
0824.3.3有关电视暴力对人们行为可能带来的效果假说
0824.3.4对传播中暴力内容的控制
0834.3.5为什么对媒体传播中的暴力和性内容控制乏力
0855媒介研究
0865.1媒介及其比较研究
0865.1.1关于媒介的概念
0865.1.2电视与其他媒介的比较
0885.1.3媒体与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0905.2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0905.2.1从“三功能说”、“四功能说”到“五功能说”
0925.2.2大众媒介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0955.2.3大众媒介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065.3媒介理论
1065.3.1媒介即讯息
1085.3.2媒介:人的延伸
1115.3.3热媒介与冷媒介
1115.3.4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评析
1115.4媒介组织
1125.4.1媒介组织的内部关系
1125.4.2媒介组织的外部关系
1135.4.3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目标与制约因素
1145.5媒介的经营理念
1145.5.1注意力经济
1155.5.2影响力经济
1186受众研究
1196.1受众和受众的地位
1196.1.1大众·大众文化·受众
1196.1.2受众能否成为“上帝”
1216.1.3关于“受众即市场”
1216.1.4网络时代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1226.2受众的基本权利
1226.2.1传播权
1226.2.2知晓权
1226.2.3传媒接近权
1226.2.4隐私权
1236.3“使用与满足”理论
1236.3.1“使用与满足”的有关研究
1236.3.2“使用与满足”理论
1246.4公众传媒素养教育
1246.4.1传媒素养教育的缘起、现状和意义
1256.4.2传媒素养教育的含义、内容及对象
1297效果研究
1307.1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和多种分类
1307.1.1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及多种表现形态
1317.1.2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多种分类
1327.2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1327.2.1超强效果论——“子弹理论”
1347.2.2有限效果论
1357.2.3适度效果论
1367.2.4强大效果论
1387.2.5谈判效果论
1387.2.6小结
1397.3传播致效因素研究
1397.3.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1437.3.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1497.3.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507.3.4传播效果与心理
1568宏观效果研究
1578.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578.1.1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提出
1588.1.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598.1.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1608.2“沉默的螺旋”
1608.2.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
1628.2.2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
1638.3培养理论
1648.3.1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
1658.3.2对培养理论的评价
1668.4知识沟理论
1668.4.1知识沟理论的主要内容
1698.4.2知识沟理论的意义
173第3篇传播学史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1759传播学简史与主要流派
1769.1传播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1769.1.1传播学发展简史
1829.1.2信息论、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1849.1.3传播学发展现状
1859.2传播学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859.2.1经验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879.2.2批判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909.3传播学在中国
1909.3.1传播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概况
1919.3.2大量学习、借鉴西方传播学经典
1919.3.3传播学学习、研究的人数大量增加
1919.3.4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19410传播学研究方法
19510.1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与意义
19510.1.1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9510.1.2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19610.2抽样调查法
19610.2.1抽样调查法的定义与特点
19610.2.2随机抽样技术
19710.2.3问卷设计
20110.3内容分析法
20110.3.1内容分析法的含义与用途
20210.3.2内容分析的程序与技术
20410.4控制实验法
20410.4.1控制实验法的含义与用途
20410.4.2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20711【附章】传播学在美国的现状:学会机构、学科教育和学术研究
20811.1传播学学会机构
20811.1.1全国性学会机构
21011.1.2国际学会机构
21111.2传播学学科教育
21311.2.1传播学本科生教育
21611.2.2传播学研究生学位
21711.3传播学研究
21811.3.1视觉传播研究
21911.3.2公共关系
22011.3.3通俗传播学
22111.3.4大众传播学
22211.3.5组织传播
22411.3.6健康传播
22511.3.7语言和社会互动
22611.3.8人际传播
22711.3.9政治传播
22811.3.10文化间传播学
22911.3.11教学和成长传播学
23111.4结语
232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