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栏目导航

新闻动态

融入学科链条 塑造学术共同体 ——《能源与环境材料》发挥平台作用

2022-09-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920日 第8

记者 吴明娟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Wiley创办英文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Materials(以下简称EEM)(《能源与环境材料》) 申 报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并获得成功,2018年正式创刊。自创刊以来,EEM已被SCIEIScopus三大权威数据库收录,2021年影响因子达到15.122,在全球332种材料综合期刊中排名第23位,2021年进入由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联合首次发布的《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材料科学综合类T1区,并入选CSCD核心库,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9/175)。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燕燕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就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谈了经验与思考。

重塑学术共同体助推优势学科起高峰

谈及初创EEM期刊时的办刊理念,李燕燕打开了话匣子。办刊理念至关重要,因为EEM绝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杂志,而应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李燕燕表示,要想高起点初创一本新刊,必须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而郑州大学优势特色学科与EEM密切相关的只有材料和化学学科,这样一来,EEM期刊势必要走出编辑部,办一本真正的专业学术期刊。

学报编辑部作为校内的一个部门,与学术共同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体,其不同之处在于两者与学科的关系。学术共同体是以学科为基础超越“部门”而形成的,当学术期刊内嵌于学术共同体时,其发展与学科必然是同步的。

那么,如何构建学术共同体呢?李燕燕介绍,我们将EEM定位于学术平台,借助平台聚焦和溢出的两大主要功能,面向全球设立EEM国际编委会,以此聚集高端人才。EEM避免了只图虚名的编委列表,而是实质性地选择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他们都是活跃在相关学术领域的一线领军型科研人员,特别是以那些成长性好且已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中青年学者为主,通过充分发挥这些中青年学者的学术高峰期的创作力,使期刊伴随着编委们的学术研究一同深化与成长,而编委们也将期刊视为自己的事业和受尊重的学术声誉。期刊通过召开编委会,为学校学科发展和未来趋势建言献策,无形中起到“高端智库”的作用。

此外,编委们还可以通过授课、学生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深度融入郑州大学的学科建设链条中去。一方面,这种做法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另一方面,也让业界了解了郑州大学的学术团队和学科发展状况,而郑大团队也能够跟踪和融入前沿的学术研究动态,真正发挥期刊平台的溢出效应。

李燕燕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学科评估中有关于国际期刊任职情况等指标,使得EEM为学校材料学科的建设和评估起着明显的助推作用,有利于筑建学科高峰。同时,还可以推动学校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多学科以及新学科的拓展,EEM推动了能源、环境、化学与材料学科的结合和融合。至此,EEM摆脱了编辑部所谓部门的窠臼,实现了从编辑办刊到专家办刊的转变,融入学科链条,向学术共同体回归。

探索运行机制组建核心小组显定力

主编、编委、编辑部以及出版商之间如何分工协作?显然,EEM探索出了一套良好的运行模式。

李燕燕说,主编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对期刊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EEM由郑州大学教授邵国胜和英国萨里大学教授S.Ravi P.Silva担任共同主编。邵国胜是英国博尔顿大学能源材料及环境技术研究院原院长、理工体育学部主任,英国材料学会可持续新能源材料工作组发起人之一,国际能源材料和纳米技术会议创办人。加盟郑州大学后,他还创立了国家级低碳及环保材料智能设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邵教授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EEM的期刊建设上,如果主编仅是挂名而已,期刊是很难办好的。李燕燕坦言。

编委会和审稿队伍国际化程度普遍较高,如何加强编委们与期刊的黏性?据了解,期刊每年上、下半年都会定期召开编委会,平时需要也可随时加开,编委会决定年度工作方案并负责具体实施。编辑部要求合作的Wiley出版商工作人员在召开编委会时到场,对期刊的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翔实的建议。其间,编委与相关学院还可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期刊本身除了展示功能,还有传播功能。编辑部在其中不仅仅是一个上传下达、协调日常工作的内部机构,更是对外开放的学术传播平台。谈及对编辑身份的认知,李燕燕认为,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编辑中介到学者型编辑再到知识服务功能型编辑的过程,编辑部对编辑的要求远远超过仅仅是编校工的素质。她说:“目前国内编辑部中仍有相当多的编辑,要策划不同方向主题,表面上看是主动的组稿,其实是被动地去拉一些稿子,呈现出零碎发表的业态,很难真正参与到作者的学术领域中,更别说在所涉学术会议上宣介推广。尤其是与中文编辑相比,英文期刊的编辑队伍较小,从业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人也相对较少。”

通过EEM的创办和管理,编辑部要求EEM编辑的素养和学术视野可以与一线学者交流对话,与学会以及相关研究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具备策划各种相关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大会演讲推介和宣传的能力。同时,组织协同学科申报各类期刊计划项目,与出版商的洽谈及合作,以及出现各类问题的应急解决。此外,由主管校长、编辑部、主编、主要编委组成一个非常高效、团结协作的核心小组,对重要决定进行决策,安排部署及时跟踪全年工作。可以说,EEM取得的成绩,核心小组发挥着主导作用,也是期刊发展的定力所在。李燕燕说。

“通过EEM的创办,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本小小的高水平国际期刊,甚至可以充当牛鼻子,牵动人才培养、学术声誉、学科发展、学校的文化沉淀以及国际声誉的牛身李燕燕不无感慨地说道。


上一篇: 《永远的丰碑——焦裕禄画传》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下一篇: 总支第一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

Baidu
map